24K小说网 > 夫君来自末世 > 136. 升官 皇帝琢磨来琢磨去,打算让张志儒……

136. 升官 皇帝琢磨来琢磨去,打算让张志儒……


崇城县的新码头差不多已经建好,只是码头前面的河道,需要挖宽挖深一些。

这河道去年冬天挖过,但当时天冷,挖掉的不多,还没有让百姓下水挖。

现在就不一样了包括赵老三在内的很多人,都站在水里挖泥。

香味,就是这个时候传过来的。

“这是什么味儿怎么这么香”有人忍不住咽口水,“我以前都没有闻过这么香的味道”

另一个人道“是不是伙房做了好吃的”

听到这两人的话,一个年轻人道“伙房做的饭菜怎么可能这么香这都赶上县城酒楼做的菜了”

又有人道“就是啊,这么香的肉,肯定不是伙房做的我之前去看过,伙房今天做的又是豇豆茄子炖猪肉。”

这时,一个庙前村的人深吸了几口气“这味道我闻着有点熟悉”

赵老三点点头“是熟悉,这香味,像是黎青执做的卤肉。”

“黎青执那个案首”

“我听说吃了黎青执炖的卤肉能变聪明就是那个卤肉”

“这卤肉也太香了,怪不得那么多人惦记”

赵老三道“黎青执做的卤味就是这个味道的,听说他在码头上还有个店铺,说不定就是他在做卤味”

众人好奇万分,围着赵老三打听卤味的消息,还纷纷道“这卤味黎青执要是卖,我一定要买一些”

“我也要买,这也太香了”

“吃了还能变聪明,一定要让我家孩子多吃点”

说完,他们还羡慕赵老三“赵老三,你运气真好你儿子去了黎家,应该能天天吃肉吧这卤味是不是没少吃”

赵老三憨厚一笑“应该没少吃。”

庙前村的人插嘴“那赵小豆是进了福窝了,他不止能天天吃肉,还能念书呢”

赵老三听到这话,笑得更开心了。

之前黎青执回村里办酒席,他见到了赵小豆。

他儿子真的大变样了,他差点不敢认

这几个月他一直在新码头这边干活,没空去县城看孩子,等过几天新码头这边的活儿干完,他一定要拎着鸡鸭去县城看看。

“赵老三,你儿子竟然还能读书他以后肯定能翻身”

“赵老三,你将来一定能享福”

“赵老三,你跟黎老根以前过得不怎么样,现在可真不错”

不远处,伙房。

因为苟县令的交代,伙房这边每天都会给干活的百姓吃点肉,今天吃的就是茄子豇豆炖肉。

周厨子还另外炸了茄盒,用豇豆炒了五花肉,这是给新码头这边的小吏衙役吃的,当然他们伙房的人自己也吃。

周厨子的手艺很好,炸茄盒还有豇豆炒五花肉他前几天做过,当时所有人都很喜欢,连连夸赞。

但现在

大家伙儿闻着空气里的香味儿,觉得炸茄盒和炒五花肉不香了。

“这什么味儿,这么香”有人问。

周厨子也道“我从没闻过这么香的味道”

金大江平常很少说话,但这时开口了“这应该是我女婿的铺子在做卤味他打算在这边开个卤味店。”

听金大江这么说,有人问“金叔,这卤味你吃过吗”

金大江道“吃过。”

大家羡慕不已“好吃吗”

“肯定好吃啊这还用说”

“可惜我们吃不到。”

“金叔,我们能不能去跟你女婿买点尝尝”

咽了口口水,周厨子猛地站起身。

他拿出两个盘子,把自己做的两道菜各装了一盘子,这才看向金大江“大江,走,我们去看看黎先生去,也让他尝尝我做的茄盒。”

黎青执挺大方的,他这时候去送吃的,黎青执应该会礼尚往来吧

黎青执的铺子里,卤味已经做好了。

这年头的人,做菜很少放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这些后世常见的香料,在庙前村都没人用。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卤味显得特别香。

黎青执让人把锅里的卤味拿出来,这一锅卤味,他打算给铺子里的劳工分一分,再往自己岳父那边送一点。

这味儿肯定传出去了,他总不能没点表示。

等下一锅做出来,他还会给苟县令和朱前送一点。

正这么想,黎青执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就看到了满脸笑容的周厨子和脸上带了点不好意思的金大江。

周厨子用两盘子普普通通的菜,换回去一只卤鸡一只卤鸭。

他将之切开,鸡腿鸭腿他跟金大江分了,剩下的则给伙房的人,还有那些小吏衙役分了分。

所有吃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卤鸭太好吃了”

“这卤鸡也好吃”

“黎先生的铺子什么时候开到时候我一定多买一点,给家里人尝尝”

周厨子道“黎先生说了,明儿个他那边就开始卖卤味,你们到时候早点去买,免得去晚了买不到。”

“明天我一定去买”

“听说这卤味吃了还能变聪明”

“我也听说了,一定要多吃点”

这天下午,黎青执往朱家,还有苟县令那里送了不少卤味。

当然他也没忘了往家里带,这天晚上,金叶绣坊所有的人,都吃到了卤味。

黎老根吃得肚皮滚圆,吃完期待地看着黎青执“阿青,明天我去铺子里给你帮忙”

黎老根当然不是真的想要帮忙,他就是想去铺子里蹭点吃的。

黎青执道“爹,我到时候会拿一些卤味让小树在县城卖,你去给小树帮忙吧,铺子那边不缺人。”铺子那边忙活着的,全是采石场来的劳工,黎青执怕黎老根长期在里面待着,听说了什么之后去外面乱说。

黎老根一直都不太靠谱,需要防患于未然。

“那我能吃卤味吗”黎老根问。

“当然可以,爹,我专门给你留开一些,你想吃就吃。”

“行”黎老根高兴不已。

“阿青,你那边忙得过来吗”金小叶问黎青执。

“忙得过来,有常瞻看着呢。”黎青执道。

金小叶听黎青执这么说,也就不管卤味铺子的事情了。

金叶绣坊现在有四十几个女工,她们平常做东西都是按照流水线来的,每个人都专门做一个类型的工作。

如此一来她们做东西不仅快,做出来的东西质量还稳定。

靠着这一点,金小叶接到了不少活儿,如今金叶绣坊的生意,那是越来越好了。

金小叶都开始琢磨着要另外租个房子,再多招些女工了,当然在此之前,她要先攒点钱。

眨眼就到了第二天。

黎青执一大早,就和常瞻一起去了新码头那边,常瞻还带着常翠。

黎大毛他们上午要去读书,常翠又很黏常瞻,常瞻就把她带上了。

他们来到铺子这边的时候,那些劳工正在杀鸡杀鸭,处理屠夫送来的猪肉。

看到黎青执,那个正在切猪肉的人道“黎先生,这猪肉以后还是不要让屠夫送了,我学一学,自己杀吧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好。”黎青执笑起来,心情很好。愿意学东西的人,总是讨人喜欢的。

这些人杀鸡杀鸭的时候,把鸡血鸭血都收集起来,再加水加盐,搅拌之后煮熟,这样做出来的“血豆腐”,跟黎青执上辈子吃火锅放的鸭血看起来差不多。

这些人的身体都亏空过,需要补充营养,黎青执会让他们吃一些血豆腐,剩下的则拿去县城卖。

鸡血鸭血价格不贵,很多人都愿意买,称上一点,再买点真正的豆腐一起做个汤,味道那叫一个好

至于鸡鸭的内脏,洗干净之后一块儿放进锅里卤就行,哪怕是鸡肠鸭肠也照样有人买

鸡胗鸭胗里面有一层黄皮,被称为鸡内金鸭内金,这玩意儿也是不能浪费的,县城的药材铺子会收。

一般来说鸡内金价格高一点,鸭内金价格低一点。

有三十几个劳工在,铺子里井井有条的,都不用黎青执操心,他就陪常翠玩儿。

铺子里有好几口用来做卤味的大锅,是专门定制的,定制大锅的时候,黎青执还定做了几口小锅,打算出门的时候带着用。

这会儿,他把那几口小锅拿出来给常翠玩。

常翠摘了一些花花草草放进小炒锅,拿个小铲子似模似样地在那里炒菜,看着可爱极了。

不过等卤味出来,黎青执就忙起来了。

新码头那边干活的人,还有附近的人家昨儿个就闻到了香味,今天更是全都跑来买卤味。

那些劳工不会算账,黎青执和常瞻只能多干点,顺便选几个伶俐的劳工在旁边学着。

他们卖出去不少卤味,金小树更是带走了一船,去县城售卖。

于是,县城的百姓就也闻到了诱人的香味。

“这是什么”

“好像是卤味。”

“怎么这么香”

“我要买一点”

县城的人纷纷开口,抢着跟金小树买卤味。

买着买着,还有人说这卤味是黎青执的做出的。

黎青执做的卤味那吃了能沾黎青执的才气的卤味

其实崇城县的百姓,都知道吃个卤味不可能变聪明,变聪明真要这么简单,满大街就都是聪明人了。

但这卤味闻着香,寓意又好,买点怎么了

等金小树的船摇到码头这边,他船上的卤味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金柳树瞧见,立刻就冲上去买“小树小树,给我留一点”

自从黎家办酒席那天吃到黎青执做的卤味,他的媳妇孩子就一直惦记着。

他也惦记着,那天他为了卖饭没去黎家,虽然家里人给他留了,但就一点点,他压根没吃够

金柳树买了一大碗卤味,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摊位上。

“你怎么买这么多”金茉莉不满“这不是平白让金小叶挣钱”

金柳树本来想分金茉莉一点,听金茉莉这么说,立刻不分了“我乐意”金小树卖他卤味的时候,是把价钱往低了算的,还送了他两鸭爪,他觉得很值。

他辛苦卖饭,不就是为了有钱买好吃的有钱花

金茉莉更不高兴了,上辈子金小叶有钱之后,金柳树没少巴结金小叶,还从金小叶的卤味铺子拿了卤味去别的地方卖,以此挣钱。

“金柳树,你是不是想去巴结金小叶学金小树拿卤味卖你有出息吗你你”

金柳树看着金茉莉,突然一拍大腿“好主意啊”

跟金茉莉一起卖饭,他都快烦死了

金茉莉整天偷懒就算了,挣的钱还越来越少

他们家还有姚家多余的米早就卖光了,现在他们需要花钱买米,挣的钱自然少了。

他现在一天下来就挣个三四十文,家里的女人还要给他帮忙金柳树早就不想干了。

现在金茉莉这么一说他可以学金小树,从黎青执的铺子拿了卤味卖

他没船,但可以在县城摆个固定的摊子,或者自己背着走街串巷卖。

“金茉莉,我明儿个不卖饭了”金柳树道“你让别人给你帮忙吧,随便你找谁。今天这饭卖得也差不多了,你就在这里等桑树,我去新码头那边看看。”

他要去找黎青执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用低一点的价格买到卤味。

另一边,黎青执忙了一阵,就开始想着谁能给他帮忙。

想来想去,好像只有金小树合适

在金小叶认字之后,金小树也开始学着认字,现在已经认识不少字了,而且他脑子活络,算账算得很快。

黎青执觉得,可以让他和常瞻一起看着铺子。

他们还可以在崇城县,在附近县城乃至府城省城开铺子。

黎青执打算写个计划书,在古代开一个小范围里的卤味连锁店。

除此之外他们家的卤味味道确实好,但也可以开发一下别的口味,比如说卤鸡和卤鸭的味道,可以稍作区别。

要是能找到辣椒,还可以做点微辣口味的卤味这个时代的人没吃过辣,受不了太辣的。

正这么想着,金小树卖完一船卤味回来了。

在金小树的船尾,黎老根也已经吃完黎青执给他准备的卤味,正满足地摸着自己的肚子。

“姐夫,这卤味卖得太好了”金小树一脸兴奋。

黎青执道“大家都没吃过这卤味,肯定想买了尝尝,等过些日子大家都尝过味道,生意就没这么好了。”

卤味生意是可以一直做的,不过过了一开始这一阵之后,生意应该不会这么火爆。

“那也差不到哪里去,姐夫,我想再拿点卤味卖。”

“暂时没有了,要等等才行小树,你愿意帮我看铺子吗”黎青执问。

“愿意啊,姐夫你要我帮忙尽管说。”金小树道。

他们正说着,金柳树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说他想拿点卤味在县城卖。

黎青执答应下来。

黎青执早就打算好了,要让金大江夫妇在县城开一家专门卖卤味的店。

不过县城挺大的,金柳树要拿卤味去卖,他并不介意。

他这边的卤味,有人大批量买的话,都会给批发价。

黎青执在崇城县卖卤味的时候,常端在京城,看到了吕庆喜给他的酒楼。

这酒楼有些旧了,生意也不好,里面的厨子和店小二看着都没精打采的。

但这酒楼的位置很好

位置好就算了,这酒楼还非常大

常家以前的酒楼,都没有这酒楼一半大,这酒楼还在京城繁华地带

木掌柜带着常端来看酒楼,对常端道“之前有个官员犯了事,皇上让千岁爷去抄家,这酒楼就是千岁爷抄来的,皇上赏给了他,他现在给你管了。”

“我一定把这酒楼管好”常端有些激动。

他们常家的菜谱,里面有些菜做起来非常麻烦,价格自然也就很贵。

临湖县到底是个小地方,那里的人不会吃那么贵的菜他们菜谱里的很多菜,在临湖县压根就没有见天日的日子。

但在京城就不一样了。

做起来再麻烦,价格再贵的菜,他的酒楼都能卖。

木掌柜道“开酒楼的同时,你也可以琢磨琢磨,帮千岁爷收集一些信息”

她正交代常端,有人从外面进来“木掌柜,您让我们抓的人抓到了那小子看着病恹恹的,还挺会逃”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两个人驾着冯大进来了。

木掌柜笑眯眯地看向常端“段晋,这就是跟你一道来京城的人吧”

木掌柜挺喜欢“段晋”这个名字。

段晋段晋,断了晋王

常端看了一眼冯大“对,他就是与我一道来的马二。”

“那就好,你让人把他手上的书收拾一下,给千岁爷送去,千岁爷正缺书呢。”

“我等下就让人把书给千岁爷送去。”常端立刻道。

木掌柜没耽搁,笑着离开了,她的人也放开了冯大。

冯大有点茫然“老段,这是怎么回事”

昨天下午,冯大就发现好像有人在找他,他被吓了一跳,不敢四处乱走,一直小心躲着。

但今天他还是被抓了个正着。

他以为抓他的是晋王的人,还想着等见到晋王,要刺杀一下结果他被带到了常端面前。

这也就算了,现在的常端,看着真是光鲜。

常端道“我现在已经是千岁爷的人了,千岁爷还把这个酒楼交给我管,以后这酒楼挣到的钱,我能拿三成。”

冯大“”他跟常端才分开两天,常端就这么厉害了

常端又道“冯大,我们不回崇城县了,以后就留在京城”

想找晋王报仇,还是要在京城待着。

黎青执迟早会来京城参加会试,他和冯大还可以在京城给他扬名,为他多赚些钱财。

冯大看了看常端的表情,当下道“好”

两人说定,常端又问冯大“你那边还有多少书千岁爷找了一些说书先生去酒楼读这故事,现在书不太够。”

原来那些说书先生是吕庆喜找的冯大道“我那边还有七百套书,三千多本。”

这书不少了,可以马上给千岁爷送去

木掌柜给常端留了人,常端立刻就让人搬了那些书,送到吕庆喜那里。

然后在京城四处说书的“说书先生”更多了。

而这个时候,吕庆喜正在跟皇帝炫耀自己灵机一动想到的绝妙办法“皇上,老奴已经想好接下来要怎么救下张志儒了,就说是老奴发现了临湖县不对劲,跟张志儒合演了一场戏,把张志儒送去禾兴府,张志儒去之前,老奴还跟您胡搅蛮缠,要了一份密旨”

吕庆喜一脸得意“皇上,张志儒那货以前骂过我,可等以后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人老奴光是想想就觉得痛快,嘻嘻”

“你啊”皇帝想象了一下张知府的表情,没忍住笑了。

吕庆喜又道“皇上,您是不知道,那个把书带来京城的人,老奴已经抓到了。他见了老奴倒头就拜,说他仰慕老奴,要为老奴做事所以老奴还要跟外面的人说,那书是老奴印的”

皇帝哭笑不得“你是不是威胁人家了”

吕庆喜道“才没有不过老奴确实说得夸张了一点,他没仰慕老奴这人受了张志儒的恩,来京城是为了救张志儒,老奴就跟他说,要救张志儒,他必须为老奴办事,嘻嘻,现在张志儒的手下,也成了老奴的人了”

吕庆喜一副很高兴的样子,皇帝听他说完,也觉得高兴“那就这样吧,按你说的来。”

“皇上,您真是老奴的好皇上”吕庆喜上去给皇帝捶肩捏背“皇上,要是没有您,老奴可怎么办好啊再没有比您更宠着老奴的了”

皇帝笑起来,琢磨着还是要养好身体。

不然他的贵妃和吕庆喜,可怎么办好啊

还有他那两个不省心的女儿

他要是没了,晋王也不知道会怎么做。

因为冯大被抓,吕庆喜手上一下子就多了很多书。

这些书被木掌柜分了出去,于是,京城知道临湖县娄家干过什么事情的人,就更多了

黎青执不敢得罪晋王,也是怕这书被禁,所以写书的时候,只字不提晋王。

但吕庆喜没有这个顾虑,他让说书先生说书的时候,多提提晋王。

他知道自己早就得罪晋王了。

皇帝希望他跟晋王和平相处,还想让晋王在登基后放过他这是不可能的。

老晋王去世后,他对老晋王的人动手,把晋王原本享受的种种好东西全都撤掉的时候,晋王看他的眼神,就已经跟淬了毒似的。

这么些年下来,晋王有多么小心肠,他更是清楚。

晋王是不会放过他的,就算他去求饶也没用

皇帝想让他跟晋王冰释前嫌,但他和晋王,都知道那不可能。

“没想到娄家是这样的”

“晋王竟然还说娄家无辜,他这是偏帮舅舅家”

“娄家人死得好”

“严县令也该死”

“这书里的人过得也太惨了,那娄家人呢一个个细皮嫩肉的”

“他们之前还抹黑张大人”

“前些日子京城到处都有人在说张大人的坏话,那肯定是晋王授意的”

“之前就听说晋王因为采石场的事情被禁足我原本只知道采石场死了很多人,现在才知道那些劳工这么辛苦。”

“得罪了娄家,就被抓去挖石头真的是毫无王法”

不仅如此,在木掌柜的操控下,晋王以前干过的一些事情,也被拿出来说“这样的事情,晋王早就不是第一次干了。”

“之前晋王为了钱,还动过赈灾银两。”

“这你也敢说啊快别说了,小心被晋王府的人抓去杀了”

“不说了不说了,我马上走”

“说起晋王晋王没少给朝中大臣送女人,我主家就养着两个晋王送来的女人,据说就是江南养好了送来的。”

“晋王真是没干好事”

黎青执写的这沉冤录,是完全没有阅读门槛的。

这时候的老百姓普遍不识字,书店里那些书籍吧上面的文章读书人念了老百姓也听不懂。

但他写的这书完全不同这里面的故事,是个人都能听懂

而且在写书的时候,黎青执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视角,代入普通百姓写的。

书里不仅写了老百姓的凄惨,还写了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写了普通衙役是如何欺压百姓,小吏是如何颠倒黑白的。

对普通人来说,一点点事情,就能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

这一切,京城的百姓感同身受。

之前他们只听人说些传言,自然也就有人信了张知府是公报私仇,但现在听了这故事,他们却清醒过来。

“张知府真要公报私仇,又怎么会放过娄家的女人孩子”

“张大人是太气愤,才干了这事儿吧”

“听说现在很多人请命,要让陛下杀了张大人张大人太惨了”

“希望张大人不要有事。”

京城百姓都希望张知府不要有事,就连京城的官员,也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过这些官员想的比普通百姓要多一些深一些“那些书好像是吕庆喜拿出来的”

“吕庆喜当真是老谋深算”

“这次的事情,是不是吕庆喜设计了晋王”

“就算是吕庆喜设计了晋王,临湖县的事情也是真事。”

“晋王这些年,真的做得过了。”

晋王府。

晋王将一个花瓶扔在地上,咬牙切齿“该死的吕庆喜我迟早有一天,要把他千刀万剐”

燕郡王府。

燕郡王喜形于色“晋王这次,怕是要栽一个大跟头吕庆喜这事做得漂亮”

他本想帮吕庆喜一把,但不等他帮忙,吕庆喜就已经将那些书传播出去。

听说吕庆喜还找了戏班子,让人写临湖县的戏

“王爷。”燕郡王的老师表情平静地看向燕郡王。

燕郡王立刻就收敛了脸上的喜色,问自己的老师“老师,我接下来该如何做”

燕郡王的老师道“王爷可以多出去走动,多认识一些人,不拘吕庆喜的手下,还是晋王的手下朝中普通官员,王爷也可结交一番。”

皇帝的身体已经不行了,管不了太多,他们郡王这时候稍稍高调一点,也不会引起关注。

正好晋王出了事朝中肯定会有很多人关注到他们郡王。

再加上这些年他们并没有闲着,结交了很多人他们的势力,想来会越来越大。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又过去两天。

皇帝的身体终于“好”了

这次皇帝生病,将近一个月没上早朝。这样的事情其实以前也有过,但这次

朝中官员琢磨出一点不对劲来。

皇帝是不是对晋王不满

不管怎么样,皇帝身体好了,那他们所有人都要去上早朝。

而这次早朝,毫无疑问会提到临湖县的事情。

要是皇帝早几天痊愈,早朝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为娄家说话,参张知府草菅人命,晋王的人还会群起而攻之,一直到张知府再无翻身机会。

但现在娄家和严县令的罪行早已传开,谁还敢为娄家说话

真要这么干了,怕是会引来所有人的鄙夷

不过即便如此,晋王的人也不会放过张知府。

当皇帝坐在龙椅上,早朝开始,立刻就有人提到临湖县的事情,然后就有人开始参张知府。

有人说张知府身为知府却杀知县,这不合规矩,需要严惩。

有人说张知府私自调动厢军,有大逆不道的嫌疑。

有人说张知府假传圣旨,欺君罔上。

他们绝口不提娄家的事情,就逮着张知府的错处要求皇帝严惩张知府。

只是,这波人说完,吕庆喜的人就跳出来,参晋王纵容舅舅横行乡里,说晋王利用娄家敛财,残害百姓。

接着,又有一些哪边都不靠,单纯觉得张知府可怜,或者干脆是张知府好友的官员,走出来为张知府求情,说张知府是一时冲动。

整个朝堂乱成一团,跟菜市场没什么两样,有些人争辩着争辩着,声音还越来越大

皇帝听得好笑,制止了这些人“诸位爱卿,等等。”

皇帝的话并不响亮,但朝中官员却都安静下来。

当今皇帝要说多有建树,那还真没有。

但他是个心软的皇帝,对百姓,对朝中官员都很好。

前头那位晋王爱享受,先皇为了皇贵妃更是干了不少糊涂事这位皇帝呢他没有任何奢华的喜好,日子过得极为简朴,虽然喜爱贵妃,但从没干过什么不好的事情。

大家唯一不满的,也就是这几年吕庆喜代替皇帝批奏折一事。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讨厌皇帝。

晋王若是上位,可不一定这么宽厚

可就是因为晋王不宽厚,他们不敢得罪晋王,有些人还早早投靠了晋王。

皇帝道“张志儒倒也没有假传圣旨朕给过他一份密旨。”

朝中官员一愣。

皇帝看向吕庆喜“老吕,是有这事吧”

吕庆喜道“皇上,有这事儿,这密旨还是老奴跟您讨的呢”

皇帝道“对,就是这样,老吕听人说江南不太平,就让张爱卿前去查探,为此,朕还特地给张爱卿写了一份密旨”

皇帝按着吕庆喜的要求说了。

吕庆喜道“张大人是个爱民如子的,为了能体察民情,甚至自愿贬官,真是我辈楷模”

皇帝和吕庆喜几句话,就把张知府身上的罪名洗得一干二净。

朝中官员一开始是不相信的,觉得这就是皇帝想要保下张知府编的,但仔细想想这或许是真的

首先张志儒得罪了吕庆喜之后,吕庆喜为什么要把他贬去禾兴府禾兴府可是出了名的富裕

还有就是张志儒做事为什么会那么冲动要知道假传圣旨是死罪

他们一开始以为张志儒这么干,是为了避免娄家人逍遥法外,但临湖县出了那么多惨案,只要那些案子传开,娄家人必死无疑

张知府没必要急着杀人,他只要把那些书送到京城,晋王就会大义灭亲。

最后,也还是那些书。

这么多书,一下子就传开了这些书肯定是早就写好,早就印刷好的

总不可能是张知府杀人之后才写的吧

所以,吕庆喜肯定早就设计好了,就是为了让晋王声名扫地

想想吧,张志儒在临湖县大开杀戒这事情出来之后,晋王一直为娄家说话,说娄家人是无辜的,声势搞得很浩大,娄家人还装可怜跑去敲登闻鼓

就在很多人同情他们的时候,事情反转了

现在,京城的百姓可都厌恶着晋王,晋王就算想大义灭亲都晚了

高,实在是高

这绝对是吕庆喜早就设计好的计谋

既如此吕庆喜和皇帝说的话,应该是真的张知府就是被他们送到禾兴府去的

所以张知府跟吕庆喜有矛盾是假的

张知府其实是吕庆喜的人

朝中官员震惊万分。

张知府在朝中是有些好友的,他们这些天非常担心张志儒,刚才更是帮张知府求了情,甚至做好了因此得罪晋王的准备,结果张志儒手上真的有密旨压根不会有事

这老头到底有没有把他们当朋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都不跟他们说一声

还有,张志儒是不是疯了他竟然跟一个太监混到一起

好吧,以张志儒一心为百姓做事,不在乎虚名的性格这还真的不奇怪。

这些人心里闪过各种念头,已经打定主意要写信去禾兴府,骂张志儒一顿。

他们这么多天,总不能白担心一场

至于晋王还有晋王这边的人

张志儒是吕庆喜的人

张志儒这狗贼,竟然和吕庆喜串通在一起坑他们

他看着浓眉大眼的,没想到是个小人

他们火气很大,但无计可施。

最后,也不知道谁先开口“皇上英明”

于是,“皇上英明”四个字,也就响彻朝堂。

在这样的声音里,吕庆喜抬头挺胸,得意非凡。

他觉得自己这一手,实在太厉害了

现在满朝文武,都觉得他算无遗策

皇帝注意到吕庆喜的动作,无奈地笑了笑。

现在这样子真的挺好的,就是晋王对吕庆喜,怕是会更加仇恨。



说起来张志儒既然是帮他做事,是假意贬官,那他肯定不能还让张志儒继续当知府给张志儒升个官吧。

暂时不能让张志儒进京,免得晋王背地里下手皇帝琢磨来琢磨去,打算让张志儒当个巡抚。

禾兴府所在的江安省的巡抚已经年迈,正好可以让张志儒接替他。,,


  (https://www.24kxs.net/book/1655/1655754/111109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