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夫君来自末世 > 149. 好事连连 这对黎青执来说,可是好事!……

149. 好事连连 这对黎青执来说,可是好事!……


黎青执在辣椒刚种下的时候去看过几次,后来就不怎么去看了,毕竟对于种植,他一窍不通。

他甚至担心自己乱提意见,辣椒会种不活。

而他不去看,赵老三也没来找他黎青执偶尔会想起这件事,但因为手边要做的事情太多,很快就将之放到一边。

他甚至做好了辣椒种不出来的准备。

毕竟最近这天有点太热了。

结果辣椒种出来了

黎大毛他们上学去了,金小叶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黎青执打算去种辣椒的地方看看。

“我也去我也去”黎老根连忙道,又看向黎青执“阿青,你叫个船吧。”

黎青执是不介意多走走路的,但这么热的天他也不想走他在自家后院等了一会儿,叫了一艘路过的船。

上船后,黎老根就对赵老三说“老三,你好久没来看我了。”

“哥,我最近一直在种番椒,没什么时间。”赵老三憨厚地笑笑。

“这东西种起来很麻烦都是怎么种的”黎青执问。

赵老三道“夏天天太热,很多东西都种不活,我怕它被晒死,就用稻草编了帘子”

赵老三在种了辣椒的土地上面用竹片搭了个简单框架,上面再盖上稻草编的帘子来遮阳,为了降温,他还一天给稻草帘子浇好几遍水。

这么着,辣椒还真的就发芽了,之后,赵老三每天早上掀开稻草帘子,让辣椒苗晒一会儿太阳,等天热了再把稻草帘子盖上,等到傍晚,他再把稻草帘子掀开

然后,辣椒苗就一点点长大了。

赵老三说的不多,但黎青执听完,就知道他为种这辣椒,肯定付出了很多心思。

“三叔,多谢你了。”黎青执道。

“我也没做什么其实我一个人就能做好了,你还另外找了两个我们闲着没事,就做了个篱笆,又搭了个草棚”赵老三絮絮叨叨的。

黎青执请人种辣椒,说好一个月给五百文,只要他们帮着照看就行,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这么用心,还给他做了篱笆搭了草棚。

不过会这样,多半是因为赵老三太负责。

黎青执心里很感激,琢磨着要对赵小豆更好一点。

他却不知道,赵老三也想着要对番椒苗更尽心一点。

赵老三一直觉得,自己儿子长大后能当个小厮,当个店小二就很好了。

结果黎青执让赵小豆去读书

就现在这情况,赵小豆将来怕是能在黎青执的铺子里当个管事

这是多大的恩啊

他就是帮着种点菜,黎青执一个月还非要给他五百文他用再多的心思,都是应该的。

黎青执和赵老三一直在聊天,黎老根终于忍不住了“你们聊完了吗”

“聊完了,”黎青执不解地看向黎老根,“爹,你有事”

“有事老三,我有话跟你说”黎老根拉着赵老三说话“老三你知道吗我前几天跟苟县令一起吃饭了苟县令来了我们家,我们坐一桌吃饭”

这话黎老根已经不是第一次跟人说了,这段时间他去茶馆喝茶,去巷子里纳凉,每天都要跟人说好几次。

但他还没有跟赵老三说过,现在一定要说一说

赵老三很敬佩“哥,你真厉害”

“老三,我还跟苟县令说话了苟县令还夸我养出了一个好儿子”黎老根觉得这事儿,自己可以炫耀一辈子。

赵老三特别捧场“哥你也太厉害了”

黎老根轻咳一声“这也没什么,我再跟你说一件能吓死你的事情”

“什么”赵老三问。

黎老根道“我还跟张巡抚,就是那个杀了临湖县严县令的张巡抚一起吃了饭,也是坐一张桌上的张巡抚特别威严,看人的那个眼神简直有有对,有杀气别人看到他,话都不敢说的,但我跟他说话了”

黎老根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黎青执有些无语。

黎老根确实跟苟县令还有张巡抚一起吃了饭,但他全程低头不说话,都不敢夹菜,看着可怜巴巴的。

张巡抚和苟县令主动找他说话,他也只“嗯嗯”几声。

两人都看出来黎老根的胆怯了,之后就没再跟黎老根说话,结果现在黎老根说的,好像他跟张巡抚苟县令聊得多好一样

他爹真的很会吹

黎青执没有打扰黎老根吹牛,其实因为黎老根说得太夸张,很多人压根不信黎老根的话

也就只有赵老三啥都信。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黎青执的辣椒地,这里确实被赵老三打理地很好,建了篱笆和草棚。

黎青执看了看,发现辣椒苗已经长出很长一截,赵老三问黎青执“阿青,以前我们种菜,苗儿长这么长,就该移栽了,要不要移栽”

“三叔,移栽一下吧,”黎青执道,“不过不要全部移栽,留一些在原地。”蔬菜播种之后再移栽,可以让它们长得更大,但移栽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的话,可能会死,所以还是不要全部移栽为好。

“好。”赵老三点点头。

黎老根这时候,又来到赵老三身边,跟赵老三说灯会的事情,说他在灯会上买了多少东西,说他天天跟苟县令的儿子一起逛灯会。

黎青执算是看出来了,这么大热的天黎老根非要跟出来,就是为了向赵老三炫耀,在赵老三面前吹牛。

为了让黎老根可以多吹一会儿,黎青执让赵老三跟着他们回家吃饭,这样的话,下午赵老三还能跟赵小豆说说话。

黎青执问过黎大毛他们,他不在的时候,午饭金小叶吃的比较敷衍,基本上就是女工们吃的菜,再加个卤肉或者卤鸡卤鸭,最多做个汤。

现在他在家,就可以多做点了黎青执做了凉拌黄瓜和皮蛋拌豆腐,又炒了个鸡蛋,煮了一锅冬瓜排骨笋干汤。

卤味当然也不会少他切了一些放桌上。

一桌子适合夏天吃的菜很快就做好了,赵老三坐下吃饭的时候,黎老根还在跟他说“老三,你坐的这个凳子,苟县令也坐过”

赵老三差点不敢坐。

金小叶忍不住想笑,又让方锦娘多吃点。

最近天热,方锦娘胃口不好总吃不下东西,以至于整个人有点没精神。

不过今天她吃了不少,尤其喜欢那两个凉拌菜。

金小叶见状,对来这边吃午饭的金小树道“小树,你跟你姐夫学一学,以后中午过来给锦娘做两个凉拌菜。”

金小树应了一声,眼巴巴地看向黎青执“姐夫,能教我吗”

很多人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的,但他姐夫应该愿意教他

“能。”黎青执给他讲凉拌菜要怎么做。

可以凉拌的东西挺多的,除了豆腐黄瓜以外,还有海带木耳之类,甚至在绝味斋买点卤猪头,切丝之后凉拌一下,也会很好吃。

金小树学得很认真,连连点头。

也是这个时候吕庆喜吃到了自己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鱼。

吕庆喜爱吃花椒做的鱼,喜欢那种麻麻的味道,每次来常端这里吃饭,都让常端给他做。

结果今天,除了他之前吃过的花椒鱼片以外,常端还另外做了一道麻辣鱼片。

吕庆喜尝了一口,就被那美妙的滋味震撼到了

这鱼片,也太好吃了

常端见吕庆喜喜欢,立刻将自己做的辣椒酱拿出来,吕庆喜往桌上的凉拌豆腐里放了点,就觉得这豆腐的味道,比之前好吃了不知道多少

“这是用什么做的”吕庆喜问。

“千岁爷,这是用番椒做的,番椒是从海外传来的,京城没有,我不久前才托人从江南带了一点过来,就是数量不多”常端跟吕庆喜说了说番椒的事情。

“剩下那些番椒都留着给我做菜,我会找人去南方找找,再多买点番椒回来。”吕庆喜道。

这番椒,着实让他胃口大开

吕庆喜觉得很好吃,就把没吃完的菜赏给了自己身边的护卫。

那护卫尝了一口,表情都扭曲了,这东西真的能吃

在家里睡了两个晚上,黎青执就又去了崇文书院读书。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他就已经在崇文书院读了一个月的书,此时已是七月中旬,距离院试只有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发生了不少事情。

比如说苟县令接到京城送来的圣旨,成了禾兴府的同知,此外,崇城县和临湖县,还被安排了新的县令。

张巡抚确实举荐了苟县令当知府,但苟县令只是个同进士,在崇城县当县令还不到两年

让苟县令连跳几级当知府是不合适的,甚至都不该让他当同知。

好在吕庆喜出了点力。

木掌柜跟常端打听过苟县令的情况之后,对吕庆喜说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千岁爷,在外人眼里,张巡抚是您的人,那苟县令自然也是您的人,要是您能让苟县令升官,朝中官员见了,肯定乐意为您效劳”

这话很有道理,吕庆喜听了。

于是,苟县令就升官成了同知。

同知是知府的下属,但皇帝没有给禾兴府安排知府,而是让苟县令,不,苟同知暂代知府一职

也就是说,苟同知虽然不是知府,但拥有的权力跟知府一样,他当了几年同知之后,还板上钉钉可以当知府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黎青执回崇城县的时候,就听到很多人在说这件事“县令大人升官了,真好”

“虽然不想县令大人离开,但他以后还是在禾兴府,我们还是他管的,那就没事”

“今年真好啊我家在新码头那边摆摊挣了不少钱,粮税还只收了那么点,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

“我们以前交的粮税,有好些都被人贪了”

“幸好苟县令是个好官。”

“也不知道新来的县令有没有苟县令那么好。”

“他要是不好,我们可以去告状,让张巡抚砍了他”

周围人都很开心,黎青执的心情也不自觉地变好。

最近真的是好事连连,比如赵老三给他种的辣椒,绝大多数都活了,还长得不错。

又比如因为粮税可以少交很多,老百姓手头就宽裕了,老百姓手头宽裕之后愿意花钱,他们家绣坊和绝味斋的生意就都变好了

还有就是苟县令升官成为苟同知这件事了。

这对黎青执来说是好事,对苟同知来说更是大喜事,他特地办了个宴会,邀请一些人去他家吃饭,黎青执就是收到邀请的人之一。

苟同知请了黎青执全家,但黎青执打算一个人过去。

金小叶要是去了,多半是苟夫人接待。

苟夫人从小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不至于当众给人难堪,但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矛盾了,何必让金小叶去恭喜人家

在家里休息了一下午,傍晚,黎青执出发去苟同知家。

苟同知家里很热闹,崇城县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来了,这些人有些真心为苟同知高兴,但也有一些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苟同知的种种举措,他们损失了不少利益

但苟同知升了官这些人就算心里不满,面上也一个比一个谄媚,好话更是一箩筐一箩筐地说给苟同知听。

苟同知听得很舒畅,但他也知道这些人就是说说看到黎青执,他立刻就走过来,跟黎青执打招呼。

“子霄,幸好遇上了你。”苟同知一脸感激。

要不是黎青执给他出主意,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当上同知。

跟他一起考上进士的人有很多,而他是里面升官最快的

“是大人您一心为百姓谋福,才得到了陛下的奖赏。”黎青执笑道。

今天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崇城县的人,不需要苟同知过于费心,他就拉着黎青执说了不少话,还道“子霄,明日你来我府上,到时候我们畅谈一番”

黎青执答应下来。

苟同知让黎青执跟他坐一桌。

他要去敬酒,黎青执就悠闲地吃菜。

“黎哥,你怎么不去敬酒”苟英问。

“我不喜欢。”

“很多事情,不是即便不喜欢,也要去做的吗”苟英叹气。

“你小小年纪叹什么气”黎青执问他。

苟英道“黎哥,我不想去府城,我的好友都在这里,而且李先生人很好,我想跟着他读书。”

黎青执理解苟英。

这孩子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转学”来崇城县还没有多久,结果他父亲的又“工作调动”了,要去一个全新的城市他肯定不开心。

要是苟英年纪再大点,他就建议苟英一个人留在崇城县求学了,但苟英的年纪还是有点小了。

黎青执道“府城的崇文书院还不错,我现在就在崇文书院读书,我帮你选个合适的先生,你去崇文书院读书”

苟英问“我听说崇文书院能难进,我能进去吗”

“肯定能。”黎青执道。崇文书院确实没那么好进,但同知的儿子,怎么都不可能进不去。

这可是封建社会

不出意外的话,苟英进了崇文书院,依然会被人捧着。

不过苟英处在叛逆期,跟父母还不亲近,这样的孩子挺容易出问题,必须给他找个好点的先生。

“子霄,你们在聊什么”苟同知回来了,好奇地问道。

他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不跟他这个爹好好说话,倒是跟黎青执非常亲近。

黎青执道“大人,我们在聊崇文书院。”

“聊这个不错,我打算等去了府城,就让阿英去崇文书院读书”苟同知问起崇文书院的情况来。

黎青执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还给苟同知推荐了一个先生。

苟同知记下那个先生的名字,又问“子霄,我打算后日去府城上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黎青执想了想拒绝了,金小树反正要去府城送货,还是让金小树送他比较好。

而且跟着苟同知走,大概率出发很晚,说不定要耽搁一整天,跟着金小树走就不一样了。按照现代时间算的话,金小树早上四五点就出发,一路用最快的速度划船,八点左右就能到府城

如果不送他,金小树会马上往回划,中午十一点多就能回到崇城县了,还赶得及给方锦娘做个凉拌菜。

当然,要送他的话,金小树回来就没那么快了,他会在早上出发前,就把菜拌好。

黎青执拒绝了和苟同知一起去府城,但第二天的时候,他去找了苟同知,跟苟同知说话。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就是苟同知问他要怎么才能把禾兴府管理得更好。

这一个月,黎青执跟张巡抚通过几次信,对官场上的事情,也就多了一些了解,正好可以给苟同知一些建议。

黎青执跟苟县令聊天的时候,省城,新一期的安江文集已经出了。

七月依然很热,但这并不能阻拦省城的读书人购买安江文集的热情。

临近院试,聚集在省城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平日里不一定能买到看到安江文集,现在来了省城,那肯定要买上一本

一大早,安江书院名下的书坊还没开门,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等门一开,这些人立刻拿着手上的银子或者铜钱买书“我要四本安江文集”

“我要五本。”

“我要十本”

这些来买书的,基本都要帮别人带,买的也就特别多。

排队排在后面的人都担心起来了“你们别买那么多,给我们留点。”

要是前面的人把书给买完了,那他们怎么办

幸好,书坊掌柜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诸位放心,这个月的安江文集多印了一些,大家都能买到”

每次院试前后,安江文集都卖得特别好,书院那边有经验,也就会多印一些书。

说话间,已经有人买到安江文集了,他来到外面,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安江文集刊登的,都是名人的文章,这次也不例外,这人随便翻了翻,就看到了好几个眼熟的名字。

但他也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禾兴府黎子霄这是谁

一个禾兴府来的学子也已经翻开书,同样看到了这个名字“黎子霄该不会是我知道的那个黎子霄吧”

有人问他“你知道黎子霄,他是谁”

那人道“今年府试,禾兴府的案首姓黎,字子霄。”

“什么案首一个还没考上秀才的人,他的文章上了安江文集”

“真的假的这黎子霄还没考上秀才”

“我来看看他的文章”

“这文章看起来不错”

这段时间,省城的读书人是真的很多。

老的少的,有一大群人赶来府城参加院试。

但这些人,敢给安江书院送文章的没几个。

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知道安江文集肯定不会刊登他们的文章。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明省城有很多读书人,安江文集却依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文章可以刊登。

可现在,竟然有一个跟他们一样,还没有考中秀才的人,他的文章出现在了安江文集上

买了书的人得知此事非常吃惊,同时一传十十传百

“你听说了吗这个月的安江文集上,有童生写的文章。”

“我听说了,正打算去借书来看看。”

“这黎子霄到底是何方神圣都没考上秀才,文章竟然就上了安江文集。”

“有些人没考上秀才是考不上,有些人没考上秀才是没去考这黎子霄肯定是后者”

“应该是他家里人或者他想要一鸣惊人,因而前几年没参加科举,今年才参加。”

“听说他已经拿了两个案首,这次院试,他估计又是案首”

“那他就是小三元了”

有人讨论黎青执,自然也有人讨论黎青执的文章。

“安江文集里,黎子霄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了,字字珠玑,写得非常好。”

“那文章我自愧弗如。”

“我把文章拿回去给我的老师看了,我老师说他也不一定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的老师是个举人”

最后,这些人少不得四处打听黎青执“这黎子霄来省城了吗”

“他师承何人”

“我想去拜访一下他”

黎青执还没有来省城,就已经在省城扬名。

杜永宁看到这情况,气到不行。

他的文章就是被这个黎青执的文章挤下来的要是没有黎青执,现在被人讨论的就是他了

如果黎青执是个颇有名气的读书人,杜永宁会自认倒霉,不会太难受。

但黎青执跟他一样,是个还没有考上秀才的童生

而且看现在的情况黎青执估计是想走他给自己想的路子在院试前扬名,努力成为院试案首,然后得个小三元。

他想走的路子被别人走了杜永宁能不生气

他都不想去看黎青执的文章

但真的不看又不行杜永宁捏着鼻子,把黎青执的文章看了一遍。

这文章真的很好,但有点过于老道了,这真的是个童生写的

他被挤下来的策论是在一个举人的指点下写出来的,但远不如这文章。

这黎青执肯定找了非常厉害的人指点他,说不定还帮他润色过

杜永宁心里酸溜溜的,而这时,张巡抚收到了安江书院给他送来的安江文集。

安江书院会卖书,也会送出去一些书,这省城的官员,就都能收到安江书院的赠书。

张巡抚看到这书,就想到了他帮黎青执送文章的事情,当即翻开。

他看到了黎青执的文章

没想到这么快就上了这对黎青执来说,绝对是好事。,,


  (https://www.24kxs.net/book/1655/1655754/111109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