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夫君来自末世 > 175. 新书 (两更合一)印出来,一定要印出……

175. 新书 (两更合一)印出来,一定要印出……


收到常端送来的银子,黎青执手头又宽裕起来。

但他的学校是要一直办下去的,所以还是要挣钱,要写书赚稿费。

不过今天就算了,今天是他们搬新家的日子

自从黎青执穿越过来,先是扩建了乡下的房子,没多久搬到城里,现在又搬到城外黎大毛黎二毛已经换了三次住处。

但他们依然很兴奋,毕竟他们这次的屋子更大了。

这天晚上,黎青执给他们讲了好一会儿的故事,才让他们的兴奋劲儿下去,迷迷糊糊地睡着。

等他们睡着,黎青执回到自己卧室,就见金小叶正在算账。

最近金小叶很忙。

一来是临近过年,他们这些做生意的,要把货款全部结清,要对账。

二来则是最近金叶绣坊在招女工。

等来年,金小叶想要大干一场。

“那姓秦真不是个东西,从我这边拿了货,却迟迟不肯结清货款他不就是仗着自己家在省城吗谁怕谁啊从明儿个开始,我就让小树找人去他家门口坐着,他不给钱,我们的人就不走了”金小叶见到黎青执就道。

这个时代,拖欠货款不给这样的事情非常常见,其实金小叶遇到的算是少的。

黎青执跟苟同知关系好,又认识崇城县现在的汪县令崇城县的商人不会拖欠金叶绣坊的货款。

但崇城县外面的商人,就不当一回事了。

省城的这个秦掌柜,一开始来金小叶这边进货的时候态度特别好,给钱也给得爽快,但后来要了一大批货物之后,却开始拖着不给钱,估计是觉得金小叶一个女人好欺负,没法去省城跟他要账。

但金小叶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人。

她打算让金小树从村里拉一些壮汉去人家家门口坐着要债

现在临近过年,大家伙儿都闲着,肯定乐意去赚点外快

“就该这样”黎青执立刻道。

“这种人就不能惯着,他下次来拿货,不把钱付清休想把货拿走。”金小叶又道。

“你还愿意把货卖给他”黎青执有些惊讶。

金小叶道“送上门的生意,为什么不做只要有钱挣就行,而且你开学堂太费钱了,我得多挣点。”

黎青执有些不好意思。

金小叶又道“不过有了那么多人,以后倒是不用担心缺人了,我打算等明年,开始做丝绸生意。”

在崇城县,还有周边县城,有很多人养蚕缫丝,做丝绸生意的人也多。

金小叶打算在里面插一脚,至少给自己的绣坊,省点成本钱。

金小叶看起来神采飞扬的,黎青执亲了她一下“你一定能把生意做成”

金小叶笑起来“你先去睡吧,我还有账本要看”

“我帮你看。”黎青执立刻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可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账本上。

这个晚上,两人好好温存了一番。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特别冷。

黎青执醒的时候,金小叶还在睡觉,他穿好衣服静悄悄地下楼,就见常瞻也已经起来了,正准备做早饭。

绝味斋那边,凌晨就要把货物送出去。之前天热的时候,那些劳工都是半夜起来煮卤味的,常瞻也会早早睡觉,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赶过去看着。

但现在天冷了,他们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把卤味煮好,再加上绝味斋那边的劳工干活都干熟了,不需要常瞻一直盯着,常瞻也就不用一大早去那边守着,可以留在家里。

黎青执刚见常瞻的时候,他是个浑身是刺眼里满是仇恨的少年,但现在一年过去,他变了很多。

他身上的戾气没有了,瞧着挺恋家的,还特别喜欢做饭。

这不奇怪,这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常瞻又不爱读书他的爱好就是做饭

“今天早上吃什么”黎青执问。

常瞻道“先生,这么冷的天,要吃点热乎的,今天吃面条。”

“我给你烧火。”黎青执道,大冷的天,烧火可是享受。

常瞻以前觉得黎青执这样的文化人不该进厨房,但见多了就习惯了,发现黎青执做的菜跟自己一样好吃,甚至还写了一些独特的菜谱给自己哥哥之后,更是不再拦着。

黎青执应该跟他一样,喜欢下厨

还有就是黎青执的亲生父母,应该不简单。

也就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珍藏着与众不同的菜谱。

别人不知道茕独散人的身份,但常瞻是知道的。

黎青执是从玉溪府逃荒来江安省的,他还在书里将李兆夸了又夸常瞻觉得,黎青执应该跟李兆关系匪浅。

能跟县令关系匪浅的人,不可能简单。

常瞻昨天晚上就擀了一些面条准备着,这会儿就开始煮浇头。

荷包蛋、肉丸、小青菜、猪肚常瞻做的浇头一看就好吃

做完给家里人吃的,他又开始做给那些学生吃的早饭。

那些学生吃的就比较简单了。

这年头做面条很费劲,要揉面擀面不说,面条还要用刀切常瞻没有给他们做面条,但给他们做了面疙瘩。

依然是肥猪肉先下锅,煸炒出油之后,加入瘦肉丝和咸菜炒香,然后加水煮成一锅咸菜肉丝汤,放进去面疙瘩

黎青执将那些学生叫过来,就见那些学生一个个张大了嘴巴,一脸震惊。

在崇城县这边,面食挺精贵的,一般人家可没得吃面食

给他们一人一大碗面疙瘩,让他们今天继续舂米,黎青执才去吃面条。

一群孩子端着面疙瘩回到学校食堂里,章早捧着大陶碗喝了一口汤,就忍不住道“这汤太鲜了,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鲜的汤”

他娘没的时候他挺小的,从他有记忆起,家里就是后娘当家。

他后娘不是个好人,还很会“过日子”,家里做饭什么的,都是算计着来的,会特地少做点,分给他的也就很少很少。

他想吃多,那得他爹把饭让给他他爹一开始会让,等他后娘生了儿子,就不让了。

他们家逢年过节吃点好吃的,也轮不上他。

关键是就算逢年过节,他后娘也舍不得拿这么多猪油和肉做菜,他们家更是吃不上面粉。

大年夜他们家会杀鸡买肉,但他最多吃个鸡头。

哪怕他爹他后娘都是不会多吃的,吃一块鸡肉顶天了,剩下的肉还要拿来请客。

“这是面疙瘩,我见别人吃过,我还没有吃过呢”

“原来面粉做的东西是这样的味道,真好吃。”

“我们这几天是不是天天都能这样吃,一天还能吃三顿城里的有钱人,也没有这样的好日子过吧”

“等下我们多舂点米。”

章早道“石臼只有一个,我们就算不停舂米,也舂不出多少,我等下去问问黎先生,看有没有别的活儿让我们干。”

阿月也点了点头“我也去,我会做针线活。”昨天舂米,都是那几个男学生在舂,她们几个女生没干什么,她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而且她娘交代了,让她一定要好好表现。

刘大牛觉得这些人有点傻。

他之前看到了,黎家今天吃面条,传出来的味儿,比他们的面疙瘩不知道香多少。

黎青执给他们随便吃点,这些人就感恩戴德的

不过这些人已经打算主动去找活儿干了,他拦不住,再加上他不想留下舂米“我跟你们一起去。”

见状,又有几个孩子主动要去。

黎家人今天吃的面条确实很鲜美,黎大毛黎二毛吃得肚皮滚圆。

现在他们住在城外,离李秀才的学堂有些距离,但等他们吃完,黎青执还是带着他们,走着去学校。

小孩子需要多运动

金小叶跟他们一起走,不过去的是金叶绣坊,将来黎青执要是没空,孩子就她来送,或者叫个船送。

黎青执考虑过要请下人,但到底没请。

他们家也没有太多活儿要人干,将来如果没人做饭,等学校开学,可以去吃学校食堂。

送完孩子回来,黎青执正打算去写点书,就见几个孩子站在他们院子外面,应该是在等他。

“有事吗”黎青执笑着问他们。

刘大牛主动道“黎先生,就一个石臼,舂米用不着我们这么多人有没有别的活儿给我们干”

黎青执考虑了一会儿,最后道“这样吧,我找些布片回来,你们学着做头花有空做一做就行。”

大过年的,还是一群瘦巴巴的孩子,黎青执不打算给他们一大堆的活儿干。

随便做点手工活就行了。

说起来,之前那些天他让这些孩子做灯笼,也没挣着什么钱,这些孩子没有经验,做得挺慢的。

黎青执写了个条子,让刘大牛他们拿着去金叶绣坊,要一些碎布顺便看看头花是怎么做的,然后学着做。

交代过,他回到楼上,准备写书。

他用本名写了好些书,但那些书除了给朱前和丁喜写自传的时候拿了钱,后来都是没有稿费的。

现在他想要稿费,最好还是用“茕独散人”这个笔名来写。

但这个笔名吧在写了沉冤录逃荒录茕独文集还有治水策之后,就不好再去写那些单纯只是让人爽一下的故事了。

他要维持自己的格调。

所以,就写点高大上的吧,顺便也传播一些思想和科技的种子出去。

黎青执用左手开始写,在纸上落笔茕独游记。

他之前的书都是以茕独散人来到某个地方开始的,这次也打算这么写。

至于写什么黎青执打算写一个“大同世界”。

就写茕独散人来到未来,看到了未来的世界。

他曾经生活过的现代社会,算不得真正的大同,但在大齐百姓眼里,那绝对是大同世界。

这么写也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好写,他觉得自己可以轻轻松松每天写几千字。

其次就是写这书,可以夹带私货。

这私货,不只是思想上的,还有其他方面的。

比如开篇可以写“茕独散人”来到了现代农村,成为一个黑户,然后有人来扶贫,给他登记身份

在这过程中,茕独散人可以看到现代人是怎么种地的。

现代粮食产量能增加主要靠化肥,但现代的一些种地的方法,还是比大齐要先进。

之后一些简单的病症如何处理之类,他也可以在书里写一写。

反正不管想写什么,都能加入进去,画个织布机的图放在里面也是可以的。

在他原先生活的世界,明朝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开始发生各种变化了这会儿,大齐外面兴许也已经发生巨变。

他们可不能落下了

等等,他这茕独游记,还可以写茕独散人在其他国家的见闻。

当然那不着急,先写点未来大同世界就行。

黎青执飞快地写起来,他这次的故事,依然是第一人称。

他的开头,还模仿了桃花源记,当然后面的内容,就截然不同了。

“我”回过神,就看到了一栋栋砖瓦房,一些穿着崭新衣服的孩子正在玩闹

茕独散人“穿越”后,来到的是现代世界偏远山区一所小学附近,遇到学校里的孩子正在上课。

他茫然闯入,因为语言不通被人当成了一个傻子,但看他可怜,学校给了他一碗饭吃

黎青执一上午写了三千字。

这个故事,他的用词跟四大名著差不多,不像沉冤录和逃荒录因为,因为是百姓口述,显得非常白话,也因此,短短三千字,里面已经有很多内容。

写完之后下楼,黎青执就见黎老根正在烧火,常瞻则在做饭。

金小叶会在金叶绣坊那边吃饭,中午常瞻做的饭菜也就比较简单,他用桂皮八角等几样简单卤料煮了猪心去腥,又将猪心切片,加入包括辣椒在内的调料爆炒味道那叫一个好

此外,他还做了个肉片青菜鸡蛋汤,这是个大锅菜,他们留了一些自己吃,剩下的则分给那些留在学校里的学生吃。

黎青执一边吃,一边夸奖常瞻的手艺。

省城,张巡抚也在夸奖常瞻的手艺。

常瞻每天都会让人给他送菜,最近的话他会将黎家前一天晚上吃的荤菜留开一些,第二天一大早让人给张巡抚送去。

虽然是隔夜的菜,但荤菜隔一个晚上吃,也没什么。

反正张巡抚特别喜欢,一边吃,还一边读黎青执给他写的信。

这段时间,黎青执每天都会给他写信,讲述崇城小学的情况,张巡抚很喜欢看这样的信。

要是朝廷可以拿出钱来盖这样的小学,让老百姓都识字

张巡抚光是想想,就觉得心潮澎湃。

吃过饭,张巡抚看向身边人“听说沈家家主从京城回来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张巡抚就道“我去沈家看看。”

京城发生的事情,张巡抚都已经知道了,毕竟他有几个好友在京城。

那些人早已快马加鞭,将京城的情况告诉他。

他想去沈家,并不是因为京城的事情,而是几天前,黎青执寄给了他一些稿子。

这些稿子其实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很简单,就叫故事书

而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神笔马良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这些故事,有些是他没见过的,大部分却是将原有的神话亦或者成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重新书写。

按照黎青执信里所写黎青执打算等过些日子把这本书印刷出来,给自己学堂里的学生看。

这些故事,黎青执很早就开始写了,陆陆续续写了十万字,而给到他手上的,是黎青执写的原稿崇城小学那些老师很喜欢这故事,将之誊抄了一边,黎青执就把原稿给了他,让他闲暇的时候读一读当个消遣。

张巡抚想把这书拿去沈家,给沈家家主看看,看沈家愿不愿意印刷这书。

要是沈家愿意给稿费买下这书印刷那他就能给黎青执送点银子回去了

黎青执建学校正缺钱

张巡抚之前觉得黎青执有点爱钱,但自从知道崇城小学的情况他恨不得把自己的俸禄都寄给黎青执。

他现在,非常乐意帮黎青执搞钱。

沈芝兰休息了一晚上,反而更累了。

人就是这样,有目标或者有什么事情要做,整个人紧绷着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累,可一旦松懈,积攒的疲惫就会汹涌而至。

可即便如此,得知张巡抚过来,沈芝兰连忙出去迎接。

寒暄过后,沈芝兰问“大人您过来是有何事”

张巡抚道“我这边有一些稿件”

沈芝兰一脸惊喜。

张巡抚道“这稿件不是茕独散人写的,是黎青执写的。他写了一本给孩子看的书,禾兴府的苟同知很欣赏就将之寄给了我沈家书坊若愿意将之印刷出来,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

得知不是茕独散人写的书,沈芝兰一阵失落,但黎青执这人他也是知道的

他夫人喜欢黎青执的字

“大人,可否让我看看”沈芝兰问。

张巡抚将手上的稿件给了沈芝兰。

沈芝兰只看了一眼,就面露惊叹。

张巡抚拿来的是黎青执的原稿,这字那是一等一的好

明明是端端正正的馆阁体,偏偏还很有个人风格

而上面的第一个故事神笔马良

沈芝兰认真地看起来。

黎青执用茕独散人的笔名写东西的时候很大胆,用自己真名写东西,就很小心了。

所以这个故事,他做了一些小改动,让它不至于犯忌讳。

但故事的核心没变,这故事就是很爽

沈芝兰看得入了迷,看完意犹未尽“这故事写得好”相比于逃荒录,还是这故事让人看了开心。

“沈家书坊可愿意印这书”张巡抚问。

沈芝兰毫不犹豫“当然可以”

黎青执曾经写了一些苟同知和张巡抚的故事,这件事沈芝兰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黎青执写的书被编成戏文,在禾兴府广为流传。

现在黎青执又写了书印刷出来肯定有人买。

“这稿费”张巡抚看向沈芝兰。

黎青执的稿费,肯定比不上茕独散人。

但黎青执的字这般好,给少了也不合适

单这原稿,恐怕就值不少钱

沈芝兰道“大人,千字五两银子,您看如何”

“好”张巡抚一口答应。

沈芝兰又道“张大人,这书印出来售卖,肯定要打着黎秀才的名号,我想对外说这是黎秀才给他儿女写的书,可否”

黎青执得了个小三元,在江安省风头正盛,这时候若是出来一本书,说是黎青执写来给自己子女看的,肯定有很多人买

这书里的故事,本就颇有哲理。

比如乌鸦喝水,他就觉得很适合给孩子看。

“可以。”张巡抚道。

这书本就是黎青执写了给家里孩子看的。

沈芝兰闻言很高兴,然后就见张巡抚又拿出许多稿子“这书有点长”

这些故事,有些是黎青执这段时间写的,有些是他以前写的他已经写了十万字,可依然没把自己的存货写完。

要知道,狐假虎威之类的,也是可以写的,能写的那可太多了

沈芝兰一下子摸出五百两银子,有点心疼。

但在得知张巡抚愿意把原稿给他之后,他立刻就不心疼了“大人,这原稿价值百两纹银,我再给您加一百两银子”

“好。”张巡抚很高兴。

沈芝兰也很高兴,他送走张巡抚,就拿着黎青执的手稿去见自己夫人“夫人,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沈夫人还躺在床上没起来,懒懒地问“你给我带了什么”

沈芝兰将黎青执写的原稿送过去,沈夫人一看就喜欢“这是黎秀才的手稿他的字真好看着当真是赏心悦目”

“这故事也好看。”沈芝兰道。

他终于可以跟他夫人一起欣赏作品了,他夫人看字,他看故事。

黎青执写的这故事,他一些他以前就听过,但被黎青执写出来之后好看了很多。

原先的故事真的太文绉绉了,看着就没劲

至于狐狸和乌鸦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什么的,这都是他以前没看过的,那就更好看了

黎青执写的故事真的很有意思。

印出来,一定要印出来

不过这书不能卖太贵,薄利多销为好。

家里有识字的孩子的,怎么都要买一本给孩子看看,对吧

不说别人,他就很想收藏几本,将来还可以拿着这书,给孙子孙女儿讲故事,,


  (https://www.24kxs.net/book/1655/1655754/111109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