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99章 不同的视角

第99章 不同的视角


两日之后。

  李沛恩巡览营地,此番景象已焕然一新。正如他所建议的,方广拓宽了视野,启动了教育计划,让营内居民学习各种技艺。

  起初,所有商户都心存顾虑,担忧徒弟学成后抢了他们的饭碗,灾民掌握了技能,他们的生计便岌岌可危。有的手艺代代相传,如今却可能因他们而断送。自古百姓不与官府抗衡,他们只能无奈接受。

  然而,李沛恩此时做出一个决定。

  “所有商户仍可保留原有字号,照管原店铺,并且日后还能获取部分利润分成。”

  此令一出,商家们无不欢欣鼓舞,难以置信。方广、杨辉等人也对他的意图感到困惑。

  “大人,我们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补偿,这些生意原本也难以为继,我已经付出了合理的代价。”李沛恩微笑着摇头:“眼界放宽些。”

  方广摇头,不明其意。李沛恩进一步解释。

  “暂且不论将来大家能否享用到更实惠的商品,单论威信和声誉。你用那种直接购买配方的方式,实属强硬。一家尚可,家家如此,若有一天联合起来,便是大问题。谁能保证他们心中不会有怨气呢?”

  “别低估了他们的力量,一个人不行,十个人不行,将来呢?如果不给予好处,其他商家也不会与我们合作。”所谓唇亡齿寒,商家再与他们交易时,必然顾虑是否会遭受同样的强夺。

  “况且,我们虽说是买,但如果人家不愿意,我们与强盗又有何异?”因此,李沛恩制定了这样的规则。

  保留原有字号,是为了让这些世代相传的秘方得以延续,即便被收购,仍保留祖先的名号。如此,商贩们便不会觉得愧对先辈。

  其次是管理和分红的安排。

  "人才的成长需要悉心教导,你的队伍虽众,但各有所长,未经雕琢便接手复杂的业务,恐怕难以胜任。与其跌跌撞撞,不如找个有经验的导师引导。”

  没有人比原来的经营者更胜任这个导师的角色。

  李培恩依然坚持:“眼光要放长远,未来我们不会缺少财富,培养人才才是核心。”

  分红是为了给他们更大的激励。

  如何让人全力以赴为你工作?当然,在他们为你的事业增值的同时,也能从中获益。

  “明白了吗?下次见面,待人客气些,别让人家在背后算计你。”李培恩说着,笑着轻拍方广的肩膀。

  方广站在那里,咀嚼着李培恩的建议,豁然开朗。

  “哎呀!李大人果然高瞻远瞩!考虑得比我们这些粗人周全多了!”

  回到房间的李培恩思考着另一件事。

  商业布局已初具雏形,稍加整顿,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市场的容量有限。

  若仅限于国内市场,蛋糕就这么大,赚再多的钱,也只是在大明内部循环。

  这有何意义?

  “如果能将特色产品销往海外,定会备受青睐,同时还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赚取丰厚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李培恩开始在心中策划。

  他走进书房,摊开一张白纸,蘸满墨水的笔飞快地勾勒出一份计划。

  轻轻吹散未干的墨痕。

  李培恩再次审视自己的计划,修正了可能的缺陷。

  “自夏商周以来,历经无数年,疆域变迁,对外贸易未曾中断,我们需要创新。”

  无论对内对外,商品必须引人注目,有亮点才能畅销。

  说到亮点,李培恩认为,还有什么比瓷器更能成为焦点的呢?

  此时的瓷器工艺已相当精湛。

  因此,超越瓷器的便是玻璃。

  “如果我能制造出透明的大型玻璃,那将与众不同,国内外都将热销!”

  这将推动经济发展,使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现在李培恩只能想想而已。

  “道路漫长,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还需步步为营。”

  县城的生意还没稳固,就开始考虑对外和全国的经济,为时尚早。

  “但有些计划可以着手实施了,制造玻璃,实验和时间不可或缺。”

  李培恩坐在椅上,开始回想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片刻后,一张崭新的纸上已落下数行字迹。

  "石英砂、石灰...还有什么呢?"

  沉思片刻,李培恩猛然拍掌:"对了,还需纯碱!"

  制玻璃并非易事,但也非难事。

  首先,需达到一千五至六百度的炽热,比铸造铁器的温度更高一层。

  温度必须恒定,其次便是技艺。

  "玻璃在国内的起源应追溯至清代,距今遥远,故国内无此技艺,一切需从头探索。"

  玻璃...琉璃...

  李培恩思索着,擅长琉璃制品之人或许能提供些许帮助,值得召集一试,引领人们制造玻璃。

  要迅速寻得大量工匠并不简单,最直接也最便捷的方法,仍是让普通人学习。

  "还有个难题,即保密性。"

  玻璃在大明朝尚属未知,一旦现世,必引世人瞩目。因此,即使在初期制作阶段,也不能泄露于外人。

  这确实是个挑战。


  (https://www.24kxs.net/book/2729/2729399/111110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