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229章 破阵开库施仙粮

第229章 破阵开库施仙粮


“遵命,大人!”

  修士们立刻行动,逐一审问并带走了全州城的官员。

  当然,除了官员,还有众多百姓也被纳入审讯范围。

  究竟这些官员如何行事,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经一番询问,原来并非无人试图上报京都请求援助……

  然而,却被当地修炼界的掌权者以秘术阻隔,无法踏出延泽仙域一步,甚至遭受重创,险些丧命魂消。

  当黄通这位清苑县县令,虚弱至极地被从囚禁的地牢中搀扶到李培元面前时,他热泪纵横。

  "卑职清苑县令黄通,拜见宗主大人!"

  李培元见他面色乌紫,身形狼藉,显然是受尽折磨。

  他连忙命人扶起黄通,并唤来了随行而来的医修大师前来诊治。

  只因于永正致力于研究可以解救苍生的灵丹百浪多息,此次随行的医修不过是一位来自常州凡间的寻常郎中。

  "立即为黄大人疗伤诊病,其余话语待其病情好转后再谈。"  李培元对黄通如是说。

  黄通咳嗽几声,心中感慨万千,被人扶进内室。

  李培元又从贴身携带的储物袋中取出一些灵丹妙药喂给黄通服下,随后黄通服下药物及膳食后,身体终于恢复了几分力气,无需他人扶持也能自行坐立。

  "宗主大人!延泽仙域已有一载未降丝毫甘霖,百姓颗粒无获,城镇虽勉强维生,而那些偏远村落却已有饿殍遍野之状。"

  提及此事,黄通眼中泪水夺眶而出。

  "卑职曾力劝上级开仓济民,却屡遭拒绝,心感不妥,遂欲亲赴天庭禀报,却不料在抵达州府之时,竟遭人为阻挠,几乎丧生于此!"

  李培元坐在榻边,轻拍黄通的肩膀予以安慰。

  "你已做得极为出色,不必忧虑。本座在此,一切自有定夺。你可知目前哪个县城灾情最为严峻?本座即刻调度人手发放救济之粮。"

  黄通神色黯然:"宗主大人,如今各个村庄情形均告危急,而且据卑职所知,本境粮仓早已被那帮贪腐之辈贱卖一空,一粒粮食都不剩矣!"

  闻听此言,李培元怒火中烧,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进入这知府府邸时所见那般纸醉金迷的生活场景,更是愤恨难平。

  "此事无需挂怀,自番薯灵植普及以来,各地民生已有改善,储备之粮亦充足。若本土无粮,便从外界调集便是。更甚者,可用搜缴自这些贪腐官员府中的金银,前往四方购置粮食。"

  填饱肚子之事或许短期内难以解决,但他李培元发誓,绝不允许再有一人因饥饿而亡。

  闻此,黄通挣扎起身,扑通一声跪倒在李培元面前连连叩首。

  "感谢宗主大人大恩大德!感谢宗主大人!"

  李培元起身示意身旁的张三李四帮忙扶起黄通,又对医修吩咐道:"务必悉心照料好黄大人。"

  离开房间后,李培元怒不可遏,一脚踢向走廊两侧的护廊栏杆。

  "一群可恶的败类畜生!"

  "宗主息怒!属下等人已率部下令各地官员发放救济粮草,从外域调集粮草的同僚,不出两日即可抵达!"  张三赶紧安抚李培元。

  李培元深深吸了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愤怒与焦灼之情。

  亦知晓,此时愤怒也无法起到丝毫作用。

  “速往城外布告,宣告开宗门粮库之事,告知万民,并向四周村落广而告之,发放救济粮首先要自村落做起!”

  他们携带的物什,仅如滴水之于烈火,无济于事。

  两载时光,表面看似短暂,但对于那些忍饥挨饿已久的黎民而言,这两日却显得格外漫长。

  “告知众人,务必坚韧!待粮草未至之时,本座愿与众位一同忍饥挨饿!”

  闻听此言,张三李四立即跪倒在地:“大人!万万不可啊!”

  李培恩挥袖示意:“罢了!照吾所言行事!此地生灵涂炭之事,本座身为陕西之地长官多年,竟毫不知情,实乃本座之失职,理应与众百姓共尝困苦!”

  况乎,

  李培恩又道:“本座不过忍耐二日饥饿,然而这些黎民,却已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饥寒交迫的日子。”

  深知李培恩性格坚决的张三李四,知其劝阻无效,只能遵令行事,忙去办理此事。

  眨眼之间,七日光阴逝去。

  周边地区及朝廷调拨的粮草皆已送达此处。自此,各家各户终于有了糊口之食。

  李培恩乘坐法舟巡游视察,所经之地,一闻李培恩驾临,百姓纷纷自发下跪叩拜。

  “大人,多谢大人的恩赐!”

  “大人!”

  “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多谢大人大恩大德啊!”

  望着这些淳朴的乡亲们,其中既有稚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李培恩眼眶泛起泪光。

  “诸位乡亲……”张三李四见状上前。

  李培恩摆手道:“无妨。”

  他起身向百姓深深鞠躬致歉:“列位父老兄弟姐妹,是本座失职,是官府对不起大家!”

  百姓泣声道:“大人无过啊!草民感激大人施救之恩!”

  “是大人拯救了我们哪!”

  呼声犹如雷霆般响彻云霄。伴随李培恩左右的手下目睹此景,内心无不为之震撼。

  心中默默思量,能追随李培恩这样的贤良之士,乃是他们前生修得的福祉。

  又过去了半月,各地汇聚而来的粮草虽暂解燃眉之急,百姓情绪也得以平复。然而,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唯有降雨润泽,否则田地无法生长,即便是最耐旱的薯类作物也将颗粒无收。”

  故此,唯有找到解决水源问题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拯救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不止于此地,年年岁岁,总有地方遭受干旱之苦。

  李培恩暗忖:“或许可以设法运输水源?”

  有的地方暴雨成灾,河水泛滥;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颗粒无收。

  修建水利渠道,疏导水源乃是当务之急。

  虽有此念,但李培恩对此并非专精。首要之举,便是上书禀告崇祯皇帝,详细陈述当地情形。

  他依据地图发现,在离延安最近之地,恰有一条河流横贯其间...

  利用陶土灵管或者竹质导气渠进行水能传输,并辅以风轮阵法驱动,或许能够实现水源的远距离搬运。此策略被李培元提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https://www.24kxs.net/book/2729/2729399/111109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