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 第122章 扩大办公场所

第122章 扩大办公场所


余温中说,歪理也被你念得跟真经似的。

  姨妈来大家一阵哄笑

  梁平用目光扫视了一下会场量没有人反对:“再议论一下赊货的事情。”

  余温中说:“现在要账难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共性的问题,很多人手里有钱就是不还,滞账都是纯利润。”

  金向辉也说:“目前公司在资金的周转上本来就是很宽裕,别因为赊欠的问题把公司拖垮了。”

  梁平说:“这就需要我们在手续上要完备。我也知道现金交易最好,别说业务员,就是我们自己能有多少钱。别人能赊我们的,我们难道不能赊别人?正规起来以后,我们自己可以直接从纸厂赊纸,让印刷厂代加工,对于老师的稿费我们也坚持半年一结算,我们在面向社会借点,找银行贷点款,总之资金应该不是问题。”

  尽管大家意见没有真正统一,但是这一条也算是通过了。

  这个议论完业务上的工作以后,剩下的大头就是策划部。

  余温中说:“我们策划部的对人员的条件要求比较高,策划部录排人员必须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审校人员专科以上,最好是师范类专业的大专生。”

  欧阳涵问了一句:“现在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好招吗?”

  刘雨晨说:“放在以前,肯定很难,现在到处都是。”

  欧阳涵不解的问:“是不是师范类的学生多了。”

  “其实人还是那些,只是前几年毕业的学生都分配工作,现在已经不包分配了,很多的大学毕业生都是自谋生路。”

  梁平说:“我们要借这个机会抓紧招收人员,条件就按照余主任的标准来。”

  “梁总,我还有一个要求。”余温中在得到梁平的肯定后说:“建议我们每个学科都有一名主审老师,条件是必须是离开教学一线时间不长。这些主审老老师的任务是审查主编老师稿件做的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和我们最初制定题例一致;有没有漏点和前拖后挂的现象;处理通稿人员在通稿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审老师也是学科的责任人,他们对提升稿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一些急活、小活也都能随时处理。”

  梁平说:“主审老师对提高图书质量既然那么重要,我们按照你的意见办理。”

  现在的公司除去策划部用人多以外,其次应该是仓储部了。好在仓储部的的技术含量不高,招人应该不是难事。这个部门的关键是细心,热心,认真。

  梁平说:“我们租赁的是原来倒闭的国营企业,招收的时候,主要是考虑这个企业的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董经理,别看仓储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部门的任务很重,一旦出现漏发,错发的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业务员和我们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保证一般员工的前提下,你要物色两个副职,分工要明确,保证仓储上不能出现纰漏和差错。最近一段时间的发货情况,我们还是按照以前工作模式不变,同时,王微微科长的要抓紧寻找达到我们要求的会计。”

  王薇薇说:“我倒是有两个朋友,以前都是在单位干会计的。”

  “你感觉她们的业务怎么样,多大年龄。”金向辉一下进入了角色。

  王薇薇说:“年龄都是三十多岁,中专学历,我感觉合适。”

  欧阳涵问了一句:“他们对计算机熟悉吗?”

  “熟悉。”

  “从学历到年龄都比较合适,如果会计算机就更好了。”欧阳涵给予了肯定。

  刘雨晨不解的问:“当会计还非要会计算机。”

  欧阳涵说:“以后,计算机也和开开车一样,以前是一门技术,现在是必备的技能,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无纸化办公,如果不会计算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刘雨辰说:“我也就是只会开机关机,欧阳姐这么一说,我还真得好好学学。”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该学的大家一定要学。王科长,你让金总和欧阳总监看看,如果感觉行就尽快让他们上班,当前的工作就是配合董经理把好开单,入账和发货关。我们现在账上还有多少钱?”

  “最近山阴一中和画舫一中的货款已经打过来了,现在账上有五十七万元。”

  “大家都要告诉本部门的人,家里有暂时用不着的钱,可以存到公司,年息一分二,只限自己或是直系亲属。刘经理这项优惠政策也要告诉业务人员,鼓励卖书的业务员积极的来公司存款。”

  存款的利息只有三四厘,在公司存款利息高出三四倍,应该极具吸引力。

  董传贵说:“要是那样卖书的更不会积极的还我们的货款了。”

  梁平说:“现款提货的在卖书的折扣上可以低一个点。赊货的账期半年,到期不还款的可以在存款中扣除。”

  王微微不解的问:“梁总,现在我们的资金比较紧缺,为什么对于来我们公司存款还要加以限制?”

  梁平说:“这本来就是对员工和对业务人员的福利性政策,如果不加限制就失去了优惠的意义。目前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多一份存款就会多一份利息。”

  通过这一时期的风霜雪雨和人生得历练,她对人性和人的心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像卖东西,你好心好意送上门来,就是便宜他也认为里边有猫腻。这吸收存款也是一个道理,你越说不吸收外边的,外边的人越通过关系来存款,假若你真正放开了,相信来存款的人会更少。但是他不想说破这一点。

  对于企业的情况梁平自信自己比谁都清楚,看似一个红红火火的企业,一旦资金链断了,大都是一个窟窿,特别是教育图书企业。其它行业的企业如果出现问题会留下机器设备,而教育图书企业什么都没有,用真金白银弄来的书号会随着企业的倒闭失效、缩水,最后是一文不名。在技术高速变更的时代,二手微机的价值也是微乎其微。尽管已经和工商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的几个行长送了礼品,他们也答应放款给他,可是他也不敢放松社会存款这一块。

  最后就是,公司搬到一起,别说继续扩大规模,就是现有的条件和现有的人员人员也不想配套,急需解决的是办公场地。

  这几天,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梁平和和金向辉没少转了地方。作为公司,选址非常关键,位置的好坏有时候会决定一个公司的兴衰与成败,都希望醒目,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地方。尽管对目前的办公地点不是很满意,但是还真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假若再把厂里的另外一个两层办公小楼租下来作为业务部办公地点,另外把两个车间租下来应该就完美了。

  可是马前行去了几次都被拒绝了。

  理由是办公楼他们要留着自己用。两个车间厂里做不了主,因为欠所在村上的钱,不让租。

  梁平决定亲自去试试。他在整个厂里转了一圈,来到一栋二层的小楼里,这里就是原来厂里留守的办公室。在一个挂有厂长办公室门牌前,梁平敲了敲门。进门以后,只见厂长童兴镇正在看报纸。

  尽管梁平没大和童厂长打过多少交道,但是彼此是认识的:“童厂长好清闲。”

  童兴镇看清来人后,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我现在就是闲人一个,哪里像你梁总,整个一个大忙人,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这里?”

  最早和童厂长谈的是蒋明辉,后来就是马前行和金向辉,梁平两人只是在一起吃了几次饭。

  童兴镇给梁平倒了一杯白开水:“不好意思梁总,只有白水一杯。”

  梁平说:“谢谢,一会我让人给你送点茶叶。”

  童兴镇笑着说:“梁总来总不会仅仅是要人来给我送茶叶吧。”

  梁平说想拜拜师:“取点经。”

  “梁总不会是在笑话我吧。”

  “那里,我是真心的。”虽然不熟,但对童兴镇的情况了解的不少,这个人做事严谨、认真,为人也比较正直,不论是以身作则还是工作能力大家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也是他来拜访的主要原因。

  “一个破产企业的厂长,没有将企业领导好,发展好,很惭愧。”

  梁平说:“企业破产不是你决策上有问题,更不是你的责任心不强  是国营企业长期积累的弊病,更是大势所趋。”

  在人们的人们的心目中,厂长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的荣辱兴衰都和厂长有直接的关系。这个认识看起来好像不无道理,但是却忽视了历史和现实的大背景。

  以至于昔日满面春风,整天是前呼后拥,门庭如市,如今是门可罗雀的局面。

  对于前后反差童兴镇并不是很在乎。他就是弄不明白一个红红火火的企业怎么会说不行就不行。市场大了,需求多了,自己的路子反而越来越窄。


  (https://www.24kxs.net/book/2726/2726616/111110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