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 第124章 请你出山

第124章 请你出山


童兴镇耐心的解释到:“董师傅,你在厂里的工作大家都是知道的,你的技术更是没得说,现在企业成了这样子,我们就是想给你解决都没有这个能力。凭你的的为人和技术,到什么地方不能找到一份工作。”

  “童厂长你说的这倒是真的,我不怕吃苦,有力气,有技术。可是我现在出不去门,两个老人都有病,常年需要照顾,儿子又出去打工了,留下儿媳和一个一岁多的孙子也不能不管。”说着蹲在地上。

  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女子说道:“童厂长,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玉喜工伤以后,虽然现在是好多了,也仅仅是能够自理,再加上一个学生,还有老人,就靠那点补助真的不能过。麻烦你看看哪怕是给安排的打扫卫生的活,也能补贴点家用。”

  童兴镇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员工的领导,可是现在他是有有心无力。

  梁平听得出来,大家的情况基本相似。

  “大家的情况我都清楚,也没敢忘,现在厂里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一定把大家的困难反映给上级。现在我就是在和梁总商量这事,看梁总能不能帮上忙。”

  大家一脸狐疑地看着梁平。

  梁平说:“童厂长也真的没有忘记大家。”

  童兴镇好说歹说才把这些人打发走。

  童兴镇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梁总,拿你做挡箭牌。”

  “他们经常来找你?”梁平问。

  “这些人确实是有困难,可惜我们有办法解决,真是感到愧对他们。”童兴镇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近千人的企业,谁家没有难念的经。现在,年轻的,特别是男的,都下海的下海,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可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怎么办。都说有困难找政府,在他们眼里企业就是政府,遇到问题就该由厂里帮助解决,可是就是没有了想厂里也没有一点办法。唉,你说都是在一个厂里滚打摸爬的,看着他们,焦心。”

  “这样的情况有多少。怎么也得有个五七六十的。”

  “童厂长,这些人再就业的事情,我来帮你解决怎么样?。”

  “你真能帮我解决?”

  “我像是开玩笑嘛?”

  “你要是真的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剩下的地方我送给你使用。”童兴镇揉搓双手:“你可真帮我们大忙了。无偿给你使用的合同我们随时可以签订。”

  “不过童厂长,我要招收的人员必须符合我的要求。”

  童兴镇一愣:“也是,我们的工作和你现在的工作可是不搭界,估计很难达到你们的标准和要求。”

  梁平说:“其实,这不是主要的,有的一些岗位大家可能做不来,但是更多是可以的。比如客服,仓储物流,后勤工作。关键的是肯干,认政,负责,跟企业一条心就行。”

  “这个要求我保证都能达到。”

  “一言为定。”梁平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我还想给童厂长说点私事。”

  “只要我能办到的。”

  “你也知道,我就没有干过企业,也没有管理过企业,我想请你帮忙抓一下企业管理。国营企业尽管存在不少弊端,但是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管理理念、运行模式还是值得引用和借鉴的。”

  “谢谢你对国有企业的肯定,至于你的邀请恕我不能答应。”

  “是不是不能放下架子,还是感觉屈才。”

  “一个破产企业的厂长有什么架子可言。你能邀请已经是给我面子了。若果我们之间不存在租赁关系,我会欣然领命,有这种关系就不行了,不知道的一定会认为我们中间有见不得人交易关系,对我不利,对你的发展也不利。”

  梁平想了一下:“童厂长考虑的很周到。”

  “不过梁总放心,没事的时候我会经常带你的企业去看看,到时候可能会给你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太好了,欢迎童厂长随时指导。”

  自从开会公布了对员工和业务人员的优惠政策后,大河公司出现了一波存款热潮。仅仅几天的时间吸收社会存款竟然达到了八百多万元。

  王微微给梁平打电话的的时候声音都变了,也难怪,她哪里见过这么多的钱,放到谁的身上能不紧张:“梁总是不是不要再吸收存款了?”

  梁平问问:“怎么回事?”

  王微微把现在的存款情况说了一遍。梁平说:“我以为什么事,就这也值得大惊小怪。微微,收,只要是我们规定范围内的就收,有多少收多少!”

  “梁总,我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王微微说。

  梁平笑了:“发现什么新问题?”

  “很多员工实际上存在公司的款不是他们自己的。”

  梁平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还不要简单,员工第一次存的可能是自己的,后来的就不一定是了,有的员工竟然存了三四次。”

  “这种情况多不?”

  “多次存款属于正常,就存一次反倒是极个别的。我建议只要存过的就不允许再存。”

  梁平笑了,因为他的一点小伎俩得逞了。

  “梁总这样行不?”王微微以为梁平同意了自己的办法。

  “怎么你是不是嫌钱多了烫手?继续收,有多少收多少,不作任何限制。”

  王微微对梁平有种本能的惧怕,自己以前是蒋明辉的会计,出现盗版图书后,就是她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蒋明辉的,在这次调整中,她以为梁平会辞掉自己,没想到梁平不仅没有辞掉自己,反而让自己当了财务科的科长。本来她已经下决心要好好地跟梁平干,现在公司出现异常情况,至少她认为是异常情况,没想到梁平的态度和她想象的截然相反。

  有人说企业的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梁平确认为,企业既要增收,又要节资,增收和节资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几百人的企业,紧一紧和松一松,里里外外百十万可能就没有了,上千万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就是百十万,他不会让资金躺在账户闲置,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让钱生钱。

  前几天苏雯给他说过,现在的物价上升非常快,但是也有一些是波动性的,比如纸,按照现在的涨价速度,几年就是一番。作为大河图书有限公司,用不了几年,公司光是每年的用纸量都要以千吨来计算。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一方面现在国家正在下大力度整理环境,而造纸行业又属于高污染行业,在最近几年会有大量的造纸厂因为污染治理不达标而被关闭。而另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大量的小麦秸秆被还田,加上禁止对林木的砍伐,原料也会越来越紧张。而纸张又有淡季和旺季之分,仅是淡季和旺季的价格就相差甚远。这样算起来,存纸不失为一个好的门路,既能改善员工的来福利待遇,自己又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以前没有这么做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条件不成熟,首先是自己的公司没有去的合法的资质,其次是没有资金、没有场地,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梁平给苏雯打了电话:“你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苏雯问。

  梁平说:“不知道你采访的啥样了?”

  “现在才想起来?等到你问的时候都早就晚了,你就是会马后炮。”

  梁平说:“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苏雯说:“已经发出来了。”

  “文章发出来了?没有看到。”梁平问。

  苏雯说:“估计你是看不到了,因为你没有资格。”

  梁平说:“没有规定哪些人不能看人民日报。”

  苏雯笑了:“我的文章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而是刊载到了《内部参考》上了。”

  梁平说:“我们这里也有参考消息。”

  苏雯说:“你说的参考消息是新华社办的,和我说的内参不是一回事。”

  接着苏雯给梁平普及了一番。所谓“内参”,指一种具有参考性质的内部信息传播载体及其工作机制。在中国新闻传播体制中,“内参”是独特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参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别的是《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专门提供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参阅,一般反映极为重大和紧急的事态。  其次是<国内动态清样>和国际<参考清样>,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主要反映重要动态、敏感问题和重要建议。  再次是面向地市级和司局级的是<内部参考>,反映问题的敏感度比“动态清样”要弱许多。  最低一级的是<内参选编>,主要从《内部参考》和“动态清样”中选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内容,每周一期,发至县团级等基层干部阅读。新华社内参是新华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这些刊物根据不同内容,分别确定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密级,供不同层次的领导同志查阅。


  (https://www.24kxs.net/book/2726/2726616/111110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