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承明之治 > 第123章 户部尚书不要脸

第123章 户部尚书不要脸


处理完了阴妃三人,郑丽婉屏退了一众随侍们。武媚娘又一次起身,直接跪在郑丽婉身前,抓着郑丽婉的衣裙。

  “殿下,媚娘不敢妄想。但求依旧伴您左右也好,求您了!”

  郑丽婉叹息一声,摸了摸武媚娘的脸蛋:“你啊...本宫过去教你这么多,你怎么还是没明白呢?你与东宫本就无缘,昔日是他把你领进来的。换言之,本宫与你也本就无缘。你命中有贵,你还不明白吗?”

  武媚娘红着眼睛:“可我宁愿不要那个命里的贵人!至少跟在殿下您身边,奴婢也活的舒坦。”

  郑丽婉笑了笑:“一入深宫深似海,哪有这么容易出来呢?何况,等你的人,尚在苦苦等待。”

  武媚娘还是摇头:“我不要!哪怕此生不为人妇,也要跟随殿下左右。”

  郑丽婉收敛笑意,淡淡的看着武媚娘:“你只需要等待即可,东宫和本宫,能教你的都教你了。好了,就当养精蓄锐吧,未来还在等你。”

  郑丽婉起身就要离去,武媚娘直接抱住了郑丽婉的腿,依旧死死的不放手。郑丽婉对此,也是沉默不言。

  “倘若当初你没有来到东宫,也不会有这么一天吧。若是,你直接进了后宫,想必也不如今天吧。媚娘,你不是殿下与本宫,凡事往好处想。”

  武媚娘不断摇头,抽泣不断,泪水止不住的流落脸颊。下一刻,武媚娘直接扑了一个空,郑丽婉悄然间出现在门口,阔步离去。

  “殿下!殿下!!不要丢下媚娘啊!呜呜呜——不要丢下我啊!殿下!!”

  任由武媚娘如何凄厉呼喊,郑丽婉都没有回头,最终消失在武媚娘的视野内。

  郑丽婉淡然吩咐道:“从本宫的每月供奉里,抽出一百两给武才人。”

  “奴婢遵令。”

  “另外...准许武才人的娘亲杨夫人和姐姐蜀王妃,随时入宫探望她。”

  “奴婢遵令。”

  郑丽婉每月供奉是三百五十两,其中除却皇宫本身给的五十两外,其余的都是咸阳税收里按规矩上缴给李承乾的食禄,变相的也是东宫的额外收入来源。而长乐四姐妹,也有来自东宫的额外供奉,相较于其余皇子公主,她们四姐妹的生活要滋润的多。

  郑丽婉虽说地位超群,但在后宫这一块儿,郑丽婉只能做到这些了。后宫毕竟是长孙皇后的管辖范围,郑丽婉也不可能把手伸太长了。而且,郑丽婉的心意已经足够了,总好过李承乾那家伙不是吗?

  武媚娘如今也是可怜人,在宫里无依无靠的。如今,至少郑丽婉主动开口,愿意给她做靠山了。武顺这个蜀王妃?和皇宫扯不上关系的。至于郑丽婉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没人知道,因为这一出就很离谱,不是郑丽婉的作风。

  李承乾曾经就和二凤说过,郑丽婉的人性淡漠比他还要严重。所以才说不明白郑丽婉的这一番作为有何意义。

  这些终究都是后宫的那些插曲,而另一边的东征战场上。二凤的旨意出去后,游牧民族的的确确开始收敛了,有意无意的收拢朝着北方而去了。这一次的劫掠,足以让北方游牧们得到一次休整和补充了。游牧离去了,留下了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饿殍遍地、混乱无序的一地鸡毛。

  贞观十四年一月,东征各军都筹备好了所有准备,就连即将上任的官员们都陆续抵达了。老套路来了,二凤所部、李积所部、张公瑾所部、苏定方所部,纷纷动员麾下部队,开始对高句丽北部地区进行救助。赈济灾民、发放衣物、开始迅速收拢崩溃的北方高句丽百姓,从而迅速搭建新的秩序。

  而李大亮所部和李靖所部,以及新罗的两万援军,开始进军,一路上发放粮食与衣物,规劝地方百姓臣服,最终抵达平壤城下。在百姓们的协助下,平壤城兵不血刃的被攻克了。两天时间,城内百姓奋起,连带部分平壤城守军,也纷纷归降加入,直接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至此,在贞观十四年一月九日,高句丽国灭。随后,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新罗这一边,不想放李德志回大唐。可...李愔和监门军不乐意了,这顿时让善德女王两难抉择了。没多久,李靖率部抵达边境,紧随其后二凤都来了,好家伙,新罗王宫群臣沉默了,不敢叫嚣了。

  一月二十日,李愔和监门军保护着李德志,直接出境,与二凤所部汇合,一同班师回朝。至此,东征高句丽战役,就此划上句号。此次东征高句丽,唐军十万大军,无一人折损,唯有受伤三百七十二人,可谓是古往今来史书都不敢吹的事实。不过,此次唐军大规模动用晋阳炮,炮弹消耗也十分惊人!开花弹两千七百发、散弹四千三百发!有零有整,绝了!

  而此次东征总计耗时十一个月,后勤仅仅是军粮消耗就高达八十万石!还有食盐、衣物、弹药、军备等等其余后勤开销。换算为金钱,大致为四十三万贯的国库开销。

  可能大家没啥概念,开花弹一枚一贯、散弹一枚五百钱,还有全军粮食、军备等等开销,以及对高句丽当地百姓的开仓赈济等都要消耗物资,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损耗,总计就是差不多四十三万贯。至于粮食,贞观十三年的市面粮价,平均为五钱一斗,十斗等于一石。而此次大量的军粮,都是土豆这些,全军上下都是烧土豆、煮土豆、蒸土豆等等。又给高句丽地区三百余万百姓,发放了五个月的粮食。

  国库如今也才四百多万,拿出了一百多万支持黄河沿岸的荒地开垦工程。如果没有之前的劫掠塞外以及增值货币的收入,国库压根没这么富裕。原因很简单,大唐还是租庸调制,不是咸阳和洛阳那样的所得税、消费税、交易税等以货币为税收来源的制度。以纯粹的货币作为交税方式的时代,要放在后面的明朝万历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那时候了。

  以前也说过,大唐一年的钱财税收,撑死八十万不到!而且此次后勤有塞外提供的大量牲畜,减小了后勤维持当中人力的损耗。如果放在以前,各位觉得贞观朝代打得起这种近乎一年的大战吗?明显不可能的。打一场战争,就要把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投入进去,国家内部都没法正常维持了。

  金城外,善德女王一行人目送李德志坐上车驾,被监门军六千大军护在中间渐行渐远...

  金胜曼安慰道:“王姐,莫要难过了,云琅总归还会回来的。”

  金德曼脸上说不出的神色,眼中情绪五味杂陈:“唉...走吧,回去吧。咱们也该把迁都熊津城的事,提上日程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嘛,二凤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愣是要仿效李承乾,亲率三千御骑军沿着塞外边境溜达一圈,其余各军都是走陆地回朝。关键,塞外各部还都只能硬着头皮来称颂,奉上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老人家。

  二月冬季末,东征大军也即将正式回朝。随即,就是按功行赏了,此次规模太大了,国库直接绷不住了啊!因此,戴胄身为户部尚书拉着卢承庆和高季辅这俩户部左右侍郎,直接跑去找李承乾商议了。

  东宫嘉德殿内,李承乾看着戴胄提交的此次行赏的预算方案。而戴胄三人,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太子爷。意思很明确,太子爷,搭把手吧,你都要继位了,先把你的私房钱拿出来帮助一下朝廷吧,以后反正都是你的嘛。

  古代大军回朝按功行赏,基本都是赏赐钱和粮食以及布匹之类的。这里大家或许对布匹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大家熟知的古代赏赐丝绸布匹多少多少匹,一匹布可以做两件衣服!没错,两件!而贞观时期原本的布料一匹价钱是三十七钱,但这些年来的农业发展出现了羊毛制品的衣物,因此有所回落,二十五钱一匹。

  此次三军将士的赏赐为每人五百钱、粮食二十石、布匹五匹。二十石粮食,足够一个成年男子,三年的用度了,而且大吃特吃都能支撑三年有余!而这还只是此次基层将士们的赏赐,换言之大头兵们。还有其余将领们之类的赏赐,人不多因此在数量庞大的三军将士面前,也不算啥了。

  李承乾看了看红色奏折上的数目,顿感天旋地转。初步预计开销,一百二十万贯整!打仗都不算啥,犒赏和行赏,那才是真正的大头。这也怪二凤,没事非要凑十万大军亲征!这十万大军,可都是实打实的参战人员,其中还有后勤人员存在的。如大家熟知的火头军等之类的,洗衣做饭喂马保养器械铠甲等等。所以,这一百二十万的预算,真的是扣的不能再扣的了。

  李承乾放下奏折:“国库不是还有三百多万吗?”

  戴胄扭扭捏捏的说道:“殿下,国库总要留点钱的嘛...马上就要到给各部门发放经费的时候了,而且...户部也要给您留点钱啊。”

  意思很直白,李承乾都只能看着戴胄说不出话来。各部门每年都是要递交财政预算的,遇到紧急情况还要额外申请。而且,戴胄都说了,也要给李承乾留着点,一是新君继位的一套流程都要花钱,二是新朝初立也需要花钱办事。你说,戴胄容易吗?

  历朝历代,最难的莫过于户部尚书了。朝廷各部乃至全天下,都眼巴巴的看着你,捧着饭碗要你割肉。户部尚书,最基本的功夫就是不要脸!而且要抠嗦!能省就省,绝对不花一文钱的冤枉钱!对待经费申请,那必须咬文嚼字、逐字分析,有时候还要去亲自验证!

  李承乾拿过一旁的折子,打开看了看。咸阳府库三十四万三千七百二十四贯、东宫府库四十六万八千二百五十六贯。东宫每月都会有太府寺和咸阳打钱的,开销也不过是东宫内部开销,加上郑丽婉的精简内务,也攒下了不少钱。咸阳税收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啊,工坊、军队、还有东宫官厅、乃至是民间都需要花钱的。

  李承乾:“五十万,咸阳和东宫只能拿出这么多了。”

  戴胄连连含笑点头:“这样的话,此次朝廷再拿出一百万来,凑够一百五十万作为此次的行赏预算。如果有剩下的,一律退还东宫。”

  当户部尚书跟你说有退还这两字的时候,那就是没有了。就算有,戴胄都会想方设法的把钱送进国库!进了国库的钱,你想拿出来,只有等李承乾继位了才有可能!但也不可能从国库拿到内库里!没错,就是这么不要脸,但戴胄对此不以为然,乃至钦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戴胄也起身:“殿下,我等也不叨扰了。臣等,也就告退了,马上把此事落实下来。”

  没错,要到了钱,就是这么硬气!李承乾对此能说什么?啥都说不了。东宫拿出四十万,咸阳那里拿出十万。目前来看,只有这样了。

  三月开春,二凤回来了。由于撞上了春耕的日子,所以来迎接他的百姓嘛...嗯,不说数十万,几千人还是有的。其中,还算上了李承乾、长孙皇后等人。是的,就是这么冷清。一番勉励话语后,大军就各自休整了,稍后的几日里户部会把赏赐全部发放下去,将士们领了赏,就可以回家了。

  而二凤也久违的回到太极殿,坐在那龙椅上面。左动一下,右动一下,总感觉有些生疏了。龙椅这东西,别说,一段时间不坐还真有些不习惯,因为坐着真的不舒服。

  经过一系列的行赏环节,薛仁贵也成功积累军功,授予了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说实话,二凤这意思很明显了,大家也知道,这就是做做样子罢了。薛仁贵真正的封赏,在李承乾继位后。而且,把玄武门那地方,交给太子的嫡系,意思很直白了。

  二凤表示:‘各位老伙计,咱们这群老家伙,是时候功成身退了。’二凤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没别的了。


  (https://www.24kxs.net/book/2720/2720175/111110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